會展強國不僅表現為展覽活動數量多、規模大、設施齊全,更重要的在于會展體系的完善、舉辦會議、展覽等活動的層級與影響、國家綜合會展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于會展在經濟發展中的功能作用發揮及其對產業升級的推動促進,在于其在國際會展業界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會展強國與國家綜合國力密切聯系在一起。
十年來,伴隨國家經濟實力的發展壯大。中國會展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向會展強國邁進。
中國特色會展體系進一步完善細化。經過多年努力和建設,中國構建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會展體系,其中包括開放性經濟貿易展覽體系、周邊地區經濟貿易合作機制性展覽會體系、多邊機制性國際會議展覽體系、區域經濟貿易合作會展體系、新興產業會展體系,市場化、專業性會展體系和世界博覽會、世界園藝博覽會、世界專業組織會議、展覽申辦、舉辦體系等。十八大以來,這一全方位、立體化會展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強化,中國會議展覽的層級不斷提升,國際影響不斷增強,在建設會展強國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重大會議活動提升國際競爭力。2014年的北京亞太經合組織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16年的杭州G20峰會,2017年的廈門金磚國家第九次會議,2018年的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2018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一系列國際組織重要會議在中國舉辦,博鰲亞洲論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世界政黨峰會等重要高層級會議的創辦和延續,彰顯中國大國外交風范,展示主場外交魅力,提升中國在國際舞臺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同時也提高了舉辦城市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重大國際會議成功舉辦鍛煉了組織隊伍,提升了中國會展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強了中國會展業的國際競爭力。
進博會四大平臺效應全球共享。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是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博覽盛會,是國際交流交往史和商品貿易史上的一大創舉。進博會的舉辦得到世界各國的支持與響應,首屆進博會就有來自172個國家、地區和世界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展出面積30萬平方米,超過40萬境內外采購商到會洽商采購。進博會成功舉辦了四屆,越辦越好,讓展品成為商品,展商成為投資商,搭建了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和開放合作的平臺,成為全球共享的公共服務平臺。進博會對于穩定預期,為世界經濟注入信心與動能;做大增量,擴大全球總需求和貿易規模;促進發展,推動包容普惠的經濟全球化;引領潮流,探討世界經濟前沿焦點議題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進博會將展會與國家意志、經濟貿易和國際合作有機融合,成為世界會展經典案例,也是中國會展由大變強的歷史性標志。
大型會展活動品牌影響力日漸擴大。廣交會創新發展,京交會升格服貿會,消博會創辦成功,中國—非洲經濟貿易博覽會落戶長沙;互聯網大會、數博會、智博會、跨境電商博覽會等新興產業會展活動蓬勃發展;工業、農業、服務業,機械電子、汽車交通、家居家具、文化娛樂等專業性、市場化會展活動規模化、國際化進程加速,影響力日漸擴大,不少展會在國際會展市場嶄露頭角,躋身國際品牌展會之列。據《進出口經理人》雜志 2020年世界百強商展名單顯示,中國入圍展會增加到24個,僅次于德國。另據ICCA最近公布數據顯示,中國綜合會議舉辦排名世界第一。
城市綜合會展競爭力不斷提升。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成功舉辦;2022年,第24屆北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被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稱為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不僅使北京成為世界唯一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雙奧城市”,有效地提升了北京國際交往中心的地位和影響力,也在非常時期,讓世界目光再一次轉向中國。2020年,上海有14個展會入圍《進出口經理人》雜志世界百強商展名單,辦展面積達324萬平方米,入榜展會數量和規模在全球主要會展城市中位列第一;上海連續多年名列全球城市展覽綜合競爭力指數排名榜首。2019年,依據超大展館、大型展會和大型組展企業編制的世界城市綜合競爭力指數排名入圍64個城市中,中國有17個城市。
牽頭起草國際會展標準。2021年10月,由中國牽頭的《展覽與會議第1部分:詞匯》ISO 25639-1正式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立項,首次獲得會展領域國際標準制訂牽頭權,在爭取國際會展話語權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來源:中國貿易報